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心懷壯志
魯雨亭,河南永城人,1899年11月18日,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魯雨亭自幼博覽群書,自學生時代起,就對勞動人民缺衣少食、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境遇深表同情。他繼承了“愛國愛民”的家訓,早年投身建國豫軍,任軍法處處長,駐防郟縣。當聽說縣衙門在處理民訟方面貪贓枉法、顛倒黑白,老百姓叫苦連天時,便氣憤地告訴他的衛(wèi)士祝協(xié)榮:“快傳達我的命令,凡有冤百姓,需打官司者,可直接到司法處來!”顯現(xiàn)出一身凜然正氣。秉公執(zhí)法,清正廉明的“魯青天”之名,在當?shù)貜V為傳頌。
1925年,26歲的魯雨亭被委任為河南武安縣(現(xiàn)屬河北)縣長,上任不久,即把貪污、侵吞公款的前任縣長投進監(jiān)獄,依法懲處,縣衙內(nèi)外歡聲雷動。短短數(shù)月內(nèi),即在全省組成第一個人民自治會、息訟會、監(jiān)察委員會等。不久,因軍閥壓境,魯雨亭被迫離職。臨走時,百姓對他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稱他為“鐵面包公”。
“九一八”事變后,看到國破家亡,而蔣介石不思救國,卻高喊“攘外必先安內(nèi)”,圍剿蘇區(qū),挑起內(nèi)戰(zhàn),滿懷抗日救國之情的魯雨亭遂奮筆疾書,呼吁停止內(nèi)戰(zhàn),共御外侮。他奮筆寫下《國難中敬告全國當局書》一文,于1931年10月12日載于天津《大公報》。文中寫道:“戰(zhàn)禍連綿,幾無寧日,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應立息內(nèi)戰(zhàn),止戈言和,犧牲成見,忍痛救國。”
1937年11月,魯雨亭被任命為永城縣長,一上任,他便把全部心血傾注于抗日救國的大業(yè)之中。為了支持“抗日救亡動員委員會”舉辦由中共地下黨主導的“抗日救亡青訓班”,他不顧河南省府“動用修路磚渣款300元以上者,必經(jīng)批準”的規(guī)定,當機立斷,不顧個人安危,強制挪用三千元,交給青訓班使用,同時親自寫了報告,呈送省府“請予注銷,靜候處分”。青訓班舉辦兩期,培訓學員600余人,為當時培養(yǎng)了一大批堅強的抗日領導骨干。而國民黨頑固派卻向省里告他“赤化永城”,省國民黨部下令解散青訓班。魯雨亭頂著壓力,毅然支持學生隊到徐州向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請愿,還捐給請愿隊伍大洋100元,并致李宗仁一封信。請愿得到了李宗仁支持,贏得了勝利。
俠骨柔情
青年時代,一次魯雨亭自外地回來,在隴海鐵路一個小火車站發(fā)現(xiàn)一名六七歲的小女孩,小女孩無依無靠、面黃肌瘦,魯雨亭便把她帶回家收養(yǎng),為她起名“梅花”,字“雪芳”,希望她將來像一朵臘梅不畏冰雪嚴寒,茁壯成長。梅花和幾個孩子同吃同住,直到長大成家。
魯雨亭是出名的孝子。他每次出外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望父母;晚上睡覺時,先幫父母就寢后才離開。即便他當縣長后,回到老家,還是經(jīng)常給母親洗腳,剪腳指甲。
他同時又是慈父,非常疼愛兒女。他長年在外,難得回家,但只要回家,忙中抽閑,總是盡量領著幾個孩子玩,或到芒碭山找“石猴”,或訪“夫子避雨處”、“張飛寨”。他還帶著孩子們比賽爬山和游泳,和窮苦鄉(xiāng)鄰的孩子一起在院內(nèi)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
參加抗日后,他和戰(zhàn)士情深似海。當年的戰(zhàn)士王秀生回憶說:“1938年一個夜晚,茫茫大雪。在行軍路上,走著走著我的鞋掉了,魯雨亭總隊長說:‘我這有一雙鞋,你先穿著。’誰知天亮了,我看見他是穿著布襪子在雪地上行軍!我感動得哭個不停,他卻說:‘哭啥!我這不是很好嗎?’”
在對日寇作戰(zhàn)當中,他提出“抗日不擾民”。他愛人民,人民也和他心連心。1940年的大年初一,他帶領隊伍到蔣胡同村,有群眾看見了他,說“魯隊長來了!”消息很快傳開了,群眾自發(fā)地擠滿了院子,男男女女、老人孩子都來了。有的挎著籃子,有的背著口袋,也有的挑著擔子,他們帶來了雞蛋、活雞、豬肉、粉條、柿餅、紅棗、年糕等,應有盡有。他從屋里出來一看,院子里堆了一大堆東西,還有幾個群眾跪在他面前要叩頭,他急忙扶起大家說:“這可要不得!”他急忙叫村長來,讓把東西都退回去。鄰村的群眾聽說他來了,也推著小車也來送年貨,東西越堆越多,堆成小山頭了。見此情況,他對村長說:“給部隊留一部分,其余都分給軍烈屬和群眾,一家一份。”他又對同志們說:“咱趕快走!”連夜又轉到了磨山。
吃苦耐勞
為了抗日,魯雨亭舍棄了富裕生活,克服萬難,變賣家產(chǎn)購置槍支彈藥,建立了永城抗日游擊隊。
1939年1月,彭雪楓將軍率新四軍游擊支隊到達永城一帶,開辟豫皖蘇抗日根據(jù)地。魯雨亭派人與新四軍建立聯(lián)系,請求將永城抗日游擊隊編入新四軍。1939年8月,永城抗日游擊隊正式改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總隊,同時,魯雨亭得到通知,此前他遞交的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申請,由時任游擊支隊參謀長的張震將軍介紹,報到黨中央,由毛澤東主席親自批準了。
在魯雨亭的戰(zhàn)地日記里,記錄著他的戰(zhàn)斗生活。在最困難的日子里,部隊幾乎天天轉移,晝伏夜出。他身上穿著一件露著棉花的粗布棉襖,腳上穿著粗布鞋,在風雪的夜晚沒有被子蓋,和戰(zhàn)士們一起同樣鉆草窩、睡濕地,全身長滿了虱子,有時一天也吃不上一頓飯……但他依舊精神飽滿,意志堅強。
1939年,這一年他很少給家里寫信,即使寫信,也全是表達抗日決心。1940年2月2日,也就是他犧牲前兩個月給父母寫的信,成了他最后的絕筆。信中這樣寫道:“兒以身許國二十年,今又以身許黨,責任愈大,負擔越重,為國家為民族為主義矢志靡他,始終不渝,爭取國家解放民族自由,竭兒一身所有,為抗戰(zhàn)得到成功,乃是衛(wèi)國為民實施主義之第一步。”“兒抱定犧牲決心,與敵周旋,即兒個人亦必只身殺敵,為國效死,況今有數(shù)千健兒,供兒驅策,恨不得殺盡倭寇,飛渡東京,斬日皇頭也。”“在國家未解放,民族未復興,主義未徹底實現(xiàn)前,決不去見父母。”“ 母親想兒,兒亦想父母,忠孝不兩全。兒更認為盡孝方能盡忠,盡忠即是盡孝。”
壯烈殉國
由于魯雨亭智勇雙全,帶領部隊屢建奇功,豫皖蘇邊區(qū)一帶日寇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是打擊的主要目標。
1940年4月1日晨,日寇集中了3000多人的兵力,分四路向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總隊瘋狂進攻,魯雨亭率領總隊直屬機關和教導隊200余人在李黑樓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激戰(zhàn)。張震將軍后來說:“他本可以安全突圍,但他臨危不懼,舍己為人,首先安排其他首長和部隊突圍,他卻留下堅守陣地,反復拼搏沖殺。”
李黑樓戰(zhàn)斗激烈悲壯,魯雨亭的面部被炮彈打傷,鮮血染紅了他的連面胡子。兩個老百姓冒死拿來衣服,請求他撤出突圍,但他絕不撤退。戰(zhàn)斗一直進行到傍晚,他們只剩下幾十名同志了,雖然一天滴水未進,但打退了敵人四次進攻,最后,敵人不得不撤退。就在戰(zhàn)斗即將勝利結束之際,魯雨亭身中流彈,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他壯烈犧牲在李黑樓東門外的壕溝里?!?/p>
魯雨亭的犧牲,震驚了部隊和豫皖蘇邊區(qū)大地。彭雪楓將軍說:“最大的不幸,最大的損失,最沉痛的日子,失去了親密的戰(zhàn)友!”在魯雨亭犧牲的第二天,在部隊駐地夏邑縣劉樓召開了第一次軍民追悼會。從此,每年的4月1日,劉樓的百姓都不生火做飯,以悼念他,直到抗戰(zhàn)勝利。
魯雨亭烈士的一生,短暫而輝煌。正如彭雪楓將軍所評價的,“他是一個只知有黨不知有己,只知有國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爾什維克的英雄!”(此文原標題為:以身殉國忠烈心——懷念英雄魯雨亭)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