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這句名言,是2014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發(fā)表講話時引用的。習總書記說:“面向未來,發(fā)展好各項事業(yè),鞏固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發(fā)展,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必須通過民主集中制的辦法,廣開言路,博采眾謀,動員大家一起來想、一起來干。正所謂‘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寥寥數(shù)語,講出了開言路、廣視聽的重要意義。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出自《管子·九守》中的“主明”一節(jié),原文是:“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并進,則明不塞矣。”意思是,眼睛貴在明,耳朵貴在聰,心貴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睛看,就沒有看不見的東西;用天下人的耳朵聽,就沒有聽不到的東西;用天下人的心思去考慮,就沒有不能理解的東西。集中眾人的力量前進,智慧就不會被蒙蔽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的力量和眼界總是有限的,如果能把群體中盡可能多的智慧集中起來,就會像溪流匯集成大海一樣,收獲的將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質的飛躍。這就是兼聽廣納的作用。
管仲名夷吾,字仲,被后世稱為管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管子》一書是管仲作品的集合,內容非常豐富,對于治國、修兵、發(fā)展經濟等實際問題有著很有實踐意義的看法,對后世許多學派如儒、道、法、陰陽等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管仲改革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措施和這些理論的相互作用。“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正是管仲根據治理實踐總結出的為政之道和為政者應當追求的目標。
這就是“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的出處和背景。由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兼聽四海,廣納天下,是國家強盛繁榮的必要支撐。
對于治理國家來說,兼聽廣納顯示了領導者的胸襟和氣度,也是需要不斷培養(yǎng)的能力。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將無數(shù)個體的所見所聞所感拼在一起,將成為一幅完整的畫面。這需要的是覺悟,也是魄力。首先,要有包容四海之聲、求取五湖之意的意識,不能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術業(yè)有專攻,集百家之長,才能成一家之事。此外,還要有切實的行動,博采眾謀不能只是走走過場,而是要真真正正地有進言渠道,有推行機制,有保障制度。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對個人來說也非常有警示意義。為人處世,不能給自己畫小圈子,而要走出自己的內心,走出自己的世界。平時多聽聽別人的見聞,見識就會更開闊;遇事多聽聽別人的意見,解決起來或許會少些挫折。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