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只有中午時間寬松些,影響你們休息了!”8月26日中午,記者在南通雙蓮紡織公司生產車間見到了李蘭女。中短發(fā),一身深藍色襯衫、西褲,個頭不高,身材瘦削挺拔,氣質干練大方。沒等記者開口,她的第一句話竟是道歉。
中午本應是休息時間,但對于三班制的紡織工作者而言,基本沒有午休。李蘭女帶記者參觀車間,一路上,她的眼睛始終沒有離開生產線,哪里“絆線”了、哪里“斷頭”了,李蘭女只要眼睛一掃,就能在成百上千個線頭中精準定位“瑕疵”,將問題輕松解決。
在車間待了不到10分鐘,記者就熬不住了。“我們這兒四季如夏,熱得像蒸籠。”說笑間,李蘭女抬手將鬢角淌下的汗珠擦掉。三十多度的室溫,七八十分貝的環(huán)境噪音,普通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李蘭女還得再加4小時,這個外人看來條件艱苦惡劣的生產車間,卻是李蘭女成就感的“誕生地”“補給站”。“我現在什么都不想,一門心思搞創(chuàng)新、搞研發(fā),這才是我的初心!”李蘭女說。
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好人”、全國職工職業(yè)道德建設標兵個人……要說這些年來獲得過多少榮譽,李蘭女自己也記不清楚了。如今,除了擔任公司生產部副部長、工藝員,她還身兼南通市總工會副主席、觀音山街道紡織行業(yè)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集群支部書記等職務。
網上搜索李蘭女相關新聞,大多集中在2017年,2018年開始逐漸減少,今年已是寥寥無幾——李蘭女有意“淡出”人們的視野。“除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活動,大部分能推的都被我推掉了。”李蘭女說,“在獲得這些榮譽、身份前,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紡織女工,紡織工的使命只有一個——紡出品質更好的紗線。”
車間里一條長長的走廊,連接著生產車間和李蘭女的辦公室。記者跟隨李蘭女走進她的辦公室,沒想到這里連空調都沒有,只有幾臺老式風扇呼呼吹著熱風。房間里,老舊的木質桌椅,斑駁的石灰墻壁,滿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既視感。“辦公條件雖然簡陋,但距離車間近,比較方便,我大部分時間都‘泡’在這兒。”李蘭女說。
記者注意到,李蘭女辦公桌上一張五顏六色的“紙”特別引人注意。“這是廠家送來的布料樣品,希望我們幫助分析成分、紗線規(guī)格等。”李蘭女介紹,“其實他們也可以送到專業(yè)機構檢測,但出于信任,就一并托付給我們,最近一直在加班加點忙這個。”
“紡織這行工作辛苦,但好在還算穩(wěn)定。如果沉下心來做研究,或許還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成就感。”談及創(chuàng)新研發(fā),李蘭女便渾身來勁,她通過改進工藝增加梳理提高成品制成率,每年為企業(yè)降低成本20萬元。她創(chuàng)新并推廣的重定量大牽伸工藝,使前紡半制品產量提升近30%,用工人數減少約25%,年節(jié)約成本50萬元……李蘭女先后攻克了13項工藝課題、30多項技術難題。
“現在,市面上布料樣式越來越豐富、成分越來越復雜。”李蘭女坦言,也會遇到分析不出的布品,越是有挑戰(zhàn),她就越來勁,非把它搞懂不可。
一花獨放不是春。李蘭女覺得,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創(chuàng)新應該是一幅“滿園春色圖”。而且作為黨員,她有責任帶領大家一同進步,共同參與創(chuàng)新。
2013年5月,在李蘭女提議下,雙蓮紡織成立了“棉紡工藝創(chuàng)新實驗室”。2018年,崇川區(qū)觀音山街道成立了紡織行業(yè)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李蘭女帶頭加入并擔任集群支部書記,她將區(qū)域內紡織行業(yè)38名黨員、16名勞模凝聚起來,鼓勵他們申領創(chuàng)新項目,帶領他們深入124家紡織企業(yè)開展宣講,分享創(chuàng)新成功經驗,引領技術薄弱企業(yè)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當地紡織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如果還有時間,我想寫書。”李蘭女坦言,“我想專門給紡織專業(yè)的學生們寫本書,總結我自己這些年來工作中的教訓、經驗和方法,縮短他們的入行時間,讓年輕人少走彎路,盡快體驗到紡織一行給人帶來的成就感。”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