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nèi)f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在開國大典上奏響。從那一刻起,這段激昂的旋律響徹中華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wěn)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鼓舞著每一位國人不斷前進!
在《故事里的中國》節(jié)目中,曾在開國大典上奏響國歌第一聲的小號手之一汪奇老先生,時隔71年再次奏響了這段早已融入生命的樂章。
當老人用略顯顫抖的雙手,舉起小號吹響《義勇軍進行曲》的前奏,觀眾瞬間被帶回到20世紀30年代,跟隨詞曲作者田漢和聶耳走進了國歌誕生背后不能忘卻的記憶。
親眼目睹日軍飛行員猙獰面孔 聶耳說音樂是代替大眾在吶喊
1931年,33歲的田漢和19歲的聶耳在明月歌劇社相識。田漢的孫子歐陽維回憶道:“我爺爺非常高興,他說這個人可是今后左翼文化運動一個難得的人才。”
在田漢心里,做戲劇雖然很多人看,但是傳播力遠不如隨時隨地都能唱的歌曲。他鼓勵聶耳用音樂作武器,踐行自己的理想。“用音樂去改變社會,這個種子應(yīng)該是田漢先生給我外公種下的。”聶耳侄外孫青山說。
1932年,日本發(fā)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日軍轟炸閘北時,飛機經(jīng)過了明月歌劇社樓頂,當時聶耳站在劇社的露臺上,一抬頭就能看見駕駛室里飛行員猙獰的面孔,這讓聶耳更加堅定了用音樂喚醒大眾的決心。1933年6月3日,聶耳在日記開篇就提出了一個非常震撼的問題:“什么是中國的新興音樂?”隨后他又很快做出回答:“它是代替著大眾在吶喊。”
后來,在田漢介紹下,聶耳加入了黨的音樂小組,遇到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樣的氛圍下,田漢和聶耳在創(chuàng)作上一發(fā)不可收拾,陸續(xù)發(fā)表了《開礦歌》《畢業(yè)歌》《前進歌》等。其中,兩人為新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創(chuàng)作的《前進歌》,成為《義勇軍進行曲》的藍本。
田漢在劇本原稿末頁寫下初版歌詞 聶耳作曲投入 吃飯也拿著筷子唱
1934年底,田漢接手創(chuàng)作了一個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劇本《風云兒女》,并在劇本原稿最后一頁,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版歌詞。
不久,田漢不幸被捕。得知消息后,聶耳主動提出為《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作曲。拿到歌詞后,很大一部分作曲工作在《義勇軍進行曲》第一個版本的錄音師和演唱者之一司徒慧敏的家中進行。
在司徒慧敏家作曲的時候,聶耳總是一邊打拍子一邊唱歌。吃飯時靈感來了,他會拿著筷子接著唱。“有的時候‘砰’打到碗上,恨不得把飯碗給摔在那兒。”司徒慧敏的女兒司徒恩湄回憶道。
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作出的旋律,也讓司徒恩湄的奶奶感同身受。雖然不識字,但老人家每次都會坐到聶耳旁邊,聶耳唱,她也跟著唱,甚至還激動地說:“是啊,我也是個不愿意做奴隸的人?。?rdquo;
《義勇軍進行曲》于1935年完成終稿后,作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曲,在民族危亡關(guān)頭,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到巨大作用,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國歌承載著一個國家、民族不朽的精神和不能忘卻的記憶。每當我們唱起國歌,都是一次與前輩先賢并肩的行走、理想的共鳴。
歷史照亮未來,
征程未有窮期,
讓我們?nèi)f眾一心,
不斷前進!
關(guān)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