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來說,忠誠更是我們必須要具備的優(yōu)秀品格,是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在入黨宣誓的時候,對黨做出的莊嚴承諾。
本集節(jié)目從三個層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忠誠”的論述:
“善莫大于作忠”
——東漢·馬融·《忠經(jīng)》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月12日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引用了一句古文,“善莫大于作忠”。這句話典出何處,又有怎樣深刻的含義呢?本期經(jīng)典釋義人——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進行了解讀。
本期經(jīng)典釋義人——北京師范大學康震教授
康震教授說,“善莫大于作忠”,這句話出自東漢馬融的《忠經(jīng)》。馬融在當時是一位非常博學的儒學大師,為《詩》《周易》《孝經(jīng)》都做過注釋。他看到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當中,有一部《孝經(jīng)》,卻沒有《忠經(jīng)》,于是自己就寫了一部《忠經(jīng)》作為補缺。
在儒家的思想觀念當中,忠和孝是緊密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對國家忠誠、對父母孝順,這是中國古代士人遵循的最基本的言行的原則。
本期節(jié)目的思想解讀人韓振峰教授,講述了在習近平五六歲的時候,他母親齊心帶著他,到一個新華書店去買關于岳飛的小人書。到了書店以后,看到有兩種:一種是成套的《岳飛傳》,另一種是專門講岳飛精忠報國故事的。他的母親把這兩種關于岳飛的書都買下來了?;氐郊依镆院?,他母親給他講起了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
當講到岳母把“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到岳飛身上的時候,習近平問母親,把字刺到身上那不疼嗎?他母親告訴他,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從此以后,習近平就把“精忠報國”牢牢地記到心上,他說,“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xiàn)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主持人康輝采訪紅其拉甫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孫超
在兩位教授講解之后,紅其拉甫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孫超作為嘉賓,來到演播現(xiàn)場。
孫超說雖然脫下了那身橄欖綠,但是心里邊永遠記得自己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始終是紅其拉甫模范邊防檢查站的一員。他表示,組織培養(yǎng)教育我這么多年,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只有更好地服務于組織,服務于地方、百姓,才是我的使命、初心。這就是我們紅其拉甫人的忠誠。
主持人康輝采訪紅其拉甫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孫超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九歌·國殤》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引用了這段古文。
康震教授釋義說,這幾句詩描畫的是悲壯的楚國的將士。頭兩句是說他們在生前為國奮戰(zhàn)赴死,后兩句是說他們戰(zhàn)死之后,依然是國家的英雄,是神靈中的英雄。
本期思想解讀人——北京交通大學韓振峰教授
韓振峰教授說,從陳樹湘和張富清兩位英雄的先進事跡,我們不禁想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句話,“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一個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一個不崇尚英雄的國家,是沒有前途的國家。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
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誠廉》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這段古文。
康震教授說,這段古文的意思就是一塊石頭,你把它砸碎了,砸得粉碎,那也不能改變這個石頭堅硬的本質(zhì)。丹砂,你就把它磨成粉,你也不能改變它的本色。
韓振峰教授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向全國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三個忠誠”的根本要求,那就是要“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馬克思主義”。我們的全體黨員干部,要自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踐行“三個忠誠”,奮力譜寫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主持人康輝感慨道:“新時代,我們正意氣風發(fā)地行進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在這條道路上,每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員、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把這份忠誠融入我們的血脈、融入我們的言行。時代在變,但初心不改,忠誠是永遠不變的本色。”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 用戶調(diào)查
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