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戎馬一生,戰(zhàn)功赫赫,其豁達直爽、無私坦蕩的鮮明個性也被大家所熟知。因為這份無私坦蕩,90多年前,青年時代的陳毅曾勇于“打倒”自己。
1929年,面對大革命失敗的陰霾,面對“紅旗還能打多久”的疑問,從井岡山走來的紅四軍,官兵思想中充滿著迷茫和困惑。這年6月,紅四軍在福建龍巖召開第七次黨代會,原本想解決黨內思想分歧的大會,結果并沒有達到目的。
作為會議主持者,年僅28歲的陳毅血氣方剛、性格直爽,為了調和分歧,統一意見,他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這種方式主觀上是想維護黨內團結,但實際上卻是削弱了正確主張,被毛澤東批評為“陳毅主義”。
會議還改選前委書記,陳毅竟意外當選。深感自己挑不起這副擔子的陳毅,事后赴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幾經波折到上海后,他用不到一周的時間,趕出近5萬字報告,客觀詳實地反映紅四軍各方面情況。報告中,陳毅直率地表達了對于黨內爭論的主張和處理方式,并且再次重申自己不能勝任前委書記的理由。
后來,陳毅日夜兼程從上海帶回一封中央給紅四軍的信函,這就是著名的“中央九月來信”。
按照“中央九月來信”的指示,陳毅回到紅四軍后立即請毛澤東回來復任前委書記,他還坦言“‘陳毅主義’是非無產階級的東西,我自己也要和同志們一起打倒這個‘陳毅主義’!”
此后,紅四軍在福建古田召開第九次黨代會,糾正和肅清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形成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
在此過程中,年輕的陳毅展現出了一位共產黨員大公無私、勇于自我批評的風格和堅強的黨性原則。
后人有評論稱,在當時關系全黨全軍發(fā)展走向的緊要關頭,陳毅拋開個人名、情、利,坦蕩豁達,一心為公的大局觀,對中央作出準確判斷和決策,對黨和軍隊的發(fā)展功不可沒。
公私二字,最能檢驗一個人的品格,公私之間如何取舍,更能照見共產黨人的黨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論述“公與私”,并以此闡釋共產黨人應有的品格和黨性。
“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
回望百年黨史,光明磊落、坦蕩無私,這是一代代優(yōu)秀中國共產黨人鐫刻下的光輝品格,更是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應該秉承和錘煉的品質修養(yǎng)。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