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繼紅筆記本的扉頁上,一行字遒勁有力:精準扶貧,神圣使命!
2017年被九江市委組織部評為脫貧攻堅優(yōu)秀第一書記、2018年被九江市公安局授予三等功、2018年在九江市委組織部公務員考評中被評為優(yōu)秀、2018年被評為德安縣脫貧攻堅工作優(yōu)秀第一書記、2019年榮獲江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一連串的榮譽背后,是第一書記劉繼紅幾年如一日在貧困村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塘山鄉(xiāng)石源村的耕耘和奮斗。
石源村距德安縣城55公里,平均海拔350米,高山挺拔、山谷陡峭,是一個典型的山區(qū)村。全村總面積約9.7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民小組,人口共535戶226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35人。受地理條件和交通環(huán)境限制,這里原先沒有水泥路、公共照明,甚至有些農戶家中連電都用不上,是江西省省級貧困村。
房屋破舊衰敗,泥濘路逢雨寸步難行,用水時而不來,用電時而不通,通信時而不靈……2016年12月22日,當九江市公安局國保支隊案件偵查大隊教導員劉繼紅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踏進塘山鄉(xiāng)石源村時,這樣一幅“寒酸”村景深深地觸動著這位鐵血漢子的心。
民心工程得民心
“我們城里都在大規(guī)模搞美化亮化工程,而這里連基本的道路都難以通行,晚上照明都沒有。”劉繼紅下定決心,要讓群眾走一條好路、一條安全的路。他向市公安局領導闡述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請求援建。最終,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83盞太陽能路燈很快到位,石源村從此結束了夜間道路無照明的歷史。380米入戶道路也很快建成,17戶村民從此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日子。
“吃水貴如油”,這是對石源村群眾曾經吃水難的真實寫照。劉繼紅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全面摸排,爭取到12萬元資金為幾十年沒有潔凈飲用水的十幾戶村民修建水管、引來生活用水??吹?ldquo;嘩啦啦”流出的自來水,村民們喜笑顏開。同時,他又爭取投資近200余萬元,帶領群眾建設農田灌排設施、山塘改造和機耕道建設等工程,解決了730畝農田的灌排問題,280畝田地具備了機械化耕作條件。
“以前一到旱季就缺水,吃水要到幾公里以外去挑。現在通了自來水,安全又方便。”石源村村民曾姣得就是農村飲水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他高興地說:“以前從水井里打出來的水總是要把雜質沉淀一下才能喝,遇到干旱,吃水成了最大的‘揪心事’,真是感謝政府送來清泉。”
劉繼紅多次實地查勘,發(fā)現石源村權家壟水庫干涸,蓄水能力遠遠不如往年。他又立即爭取來資金62萬元,對權家壟水庫進行放水涵閘改造、坡面加固、溢洪道加固、放水涵閘管道加固。改造后的水庫,可以解決近600畝農田的灌溉和百姓生活用水問題。同時,他還爭取幫扶資金185.6萬余元,用于石源村的村莊基礎設施整治、水利工程、產業(yè)發(fā)展。
“公路常亮繞屋舍,廁所潔凈立村邊,祖國扶貧跨駿馬,弱勢群體盡開顏。”該村村民曾曉兵的一首打油詩,道出了大家對扶貧政策和他們對第一書記的誠摯謝意。
3年的駐村工作中,劉繼紅踏遍了石源村每家每戶門檻,踏遍了每一個角落:穿壞鞋子18雙,僅入村3個月就穿壞6雙鞋子;入戶1320余次,記錄工作臺賬41本;微信運動步數基本都排在朋友圈首位。
創(chuàng)新舉措開新路
村民基本的生活條件改善了,但貧困的根子還在,輸血不是長久之計,造血才是治本之策。
怎樣實現貧困戶脫貧?當該村有了一座光伏發(fā)電站后,劉繼紅算了算村民的收支明細賬,便“瞄上了”光伏電站。“一座發(fā)電站每年可為村里帶來六七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大約可以為15戶貧困戶帶來基本生活保障。”經劉繼紅多方奔走,在市公安局幫助下,以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協調下,石源村第二座光伏發(fā)電站落地。有了之前的經驗和思路,劉繼紅又爭取到市公安局幫扶資金32萬元,建成了石源村第三座光伏發(fā)電站。借助光伏發(fā)電,每年石源村集體經濟收入能達到18萬余元,全村48戶貧困戶每年每戶可分到3000余元。
如何發(fā)展種植業(yè)?劉繼紅也“計”在心頭。依托塘山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等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環(huán)境,劉繼紅引進了來自浙江安吉的茶企老板金彪投資600余萬元建設500畝茶園。2019年年初,金彪打算將遠在瑞昌城區(qū)的茶葉生產加工線轉移到石源村的“黨建+產業(yè)扶貧車間”。劉繼紅得知后,主動對接讓加工設備在石源村運轉起來,使得塘山鄉(xiāng)正式形成了從種植、采摘到加工、包裝的茶葉產業(yè)鏈,帶動19戶貧困戶就業(yè)增收,培養(yǎng)致富帶頭人9人。
產業(yè)扶貧車間那邊是紅紅火火,產業(yè)扶貧基地這邊是綠意盎然。劉繼紅探索發(fā)展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yè)運作模式,流轉土地建成近700畝“黨建+產業(yè)扶貧基地”。其中中草藥種植基地里的200畝覆盆子、50畝黃精、50畝前胡等藥材長勢喜人,32戶入股貧困戶通過勞動和分紅戶均可增加年收入6000余元。
“產業(yè)扶貧車間的制茶工人是石源村的貧困戶,每天我們請三五位鄉(xiāng)親來這里操作加工,每人每天150元的工錢。如果采茶,那收入就更高了,采摘白茶、黃茶的鄉(xiāng)親們一天差不多30人,每人每天160元工錢。山里的野茶我們按濕茶15元每公斤收購,老黨員鐘雪花15天就掙了4000多元,18組的貧困戶陳濟亮、曾桂得收入也超過3000元。”說到村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劉繼紅信心滿滿地說:“當警察偵查破案,是保一方平安,今天接過扶貧大旗,帶領貧困戶走上致富道路,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更是我一名黨員應該做的本職工作。”
一心為民結善緣
剛到石源村時,農村飲用水工程還未實施。為解村民飲用水困難的燃眉之急,劉繼紅自費從山下購買桶裝水應急,每次從九江的家回來都不忘裝載滿滿一車的桶裝水,送到缺水的村民袁金香等17位老人家中。
貧困戶鐘第紅左眼失明,行動不太方便,妻子患精神疾病和糖尿病,長年靠藥物控制病情,居住的房子年久失修,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僅靠兒子在外務工所得,生活十分拮據。劉繼紅了解情況后,及時回單位向領導匯報,爭取到3萬元資金將他們家所住的房屋進行修繕,并就近安排鐘第紅在村公益性崗位上做保潔員,每月有近1800元的收入,及時解決了他們家里的生活困難。
劉繼紅辦實事、辦好事的作風,讓他與群眾結下了深深的感情。村民李飛全受惠于農村飲用水工程,總稱劉繼紅為“活菩薩”,只要見到劉繼紅,便會拉他到家里吃飯,硬塞給他一些蔬菜與粗糧,但劉繼紅從來不會收,還從九江買特產去看李飛全和其他貧困戶。
2020年1月,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劉繼紅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從九江家中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與鄉(xiāng)、村兩級干部齊心協力,拉“警戒線”,筑“防疫墻”,宣傳防疫“最強音”。他說:“我是一名警察,又是村里的第一書記,面對疫情,我堅決不退!”
管制流動人口是外防輸入的有效途徑,塘山鄉(xiāng)云中亭處防疫檢測卡口開設之后,雖然卡口每天接觸外來人員最多,具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但劉繼紅每天堅持在上午人流量最大、勸返壓力最大的時候,自發(fā)到防疫檢測站值班。
從盤山公路上去,是一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兩旁路燈矗立,小屋錯落有致。放眼遠望,農田阡陌交通,水庫波光粼粼,青山綠意盎然。這是黨的春風拂過的新石源村,是劉繼紅魂牽夢縈的新石源村。2018年5月,石源村一舉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全村46戶133人全部實現脫貧。
(本文選自《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一書)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